《原子習慣》是習慣養成書籍的經典,也是至今仍歷久不衰的神作。我其實大約兩年前就讀完這本書,也實際在生活中運用 James Clear 所推崇的 習慣法則
,事實也證明確實有效。
今年由於訂下了定期產出讀書心得的計畫,所以重新整理了《原子習慣》的筆記,希望對未來的自己或正要開始入坑的哥布林或人類有幫助。我會盡量在文章中加入各個習慣法則的運用實例。
為什麼要叫原子習慣?
以前物理課有教過,原子是組成物體的基本單位。而 James Clear 會以原子來形容習慣,是因為他相信日常習慣造就了我們是否成功。與其寄望千載難逢的轉變,能夠持續運作的系統才值得我們信賴。
原子習慣就是構成大系統的小習慣。
原子習慣乍看之下渺小,但持續累積下去會產生可觀的複利效應,就和成功投資一樣。久而久之,時間會將你餵養的習慣加乘,最終放大成功系統和失敗系統之間的差距。好習慣讓時間成為盟友,壞習慣則讓時間與我們為敵。
聽起來滿厲害的……但我是想養成好習慣才買這本書,怎麼突然開始談起系統了?
別急,我起初也有這樣的疑惑,但後來才發現系統思維奠基了書中所有習慣法則。現在若問我《原子習慣》最核心的概念是什麼?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:建立系統、相信過程。
傳統上提到自我提升,我們下意識都會馬上制定目標。我想要脫魯!我想要八塊腹肌!我想要變成有錢人!然而夢想很豐滿、現實卻無比骨感,每當我們懷著滿腔熱血準備大幹一場,生活總無情地朝我們仍來一把又一把的鹽巴,然後我們傷痕累累又垂頭喪氣,拖著狼狽的身軀回到洞穴直到下波衝勁降臨。
這便是為什麼作者在進入習慣法則之前,花篇幅建議大家進行思維轉換:放下傳統的目標導向,要想成建立良好系統。
培養好習慣要從系統面著手
真正長遠的思考,是不顧目標的思考。
所以目標導向錯在哪裡?
沒有錯,目標導向真的沒有錯,目標給了我們短期成功的方向,並激發我們贏得比賽的渴望。
但我們的人生可不是一場比賽就能作結的,倘若如此,贏得短期比賽之後,我們又該如何?
從長遠的人生的跨度看來,重點或許不在於任何單一成就,而在於不斷精煉與持續改善的循環。
設定目標是為了贏得比賽,而建立系統則是為了持續待在比賽中。有趣的是,作者發現只要我們建構出良好的系統和 input,那麼所謂的 output (成果) 便自然而來。
太過聚焦於目標其實也容易造成問題,作者就提出了兩個,兩個我都非常認同:
許多人達成目標後,短暫的獎勵於激情後消退,他們因此停止繼續精進,甚至重拾舊習。
目標設定受嚴重的
倖存者偏差
影響。由於我們都只關注勝者,也就是倖存者,誤會他們是因為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才成功,卻沒有看見更多人設定了相同目標卻以失敗收場。
上述兩種沒那麼理想的情境,若改從系統面著手,風景將全然不同:
運作良好的系統,本身即能帶來滿足以及內在動機。當我們愛上過程,就不必獲得外在條件許可才能快樂。只要系統持續運作,就能獲得滿足。
人生無常,存在許多我們無法掌控的意外,若因此而無法達成當初的目標就容易氣餒。但相對來說,系統只是底層運作的機制,所以能夠以各種形式成功,不會侷限於我們起初所認定的那一個。
無論我們當前的處境或天生資質如何,只要用對方式就有機會建立良好的系統。我覺得這也是原子習慣很能觸動人心的地方。作者不斷傳輸這個觀念:
重點不是你現在多成功或失敗,而是你的習慣是否把你放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。比起當前擁有的成果,你應該更關注身處的軌道。
原子習慣要符合身份認同
建立習慣的過程,其實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。你採取的每個行動都像一張選票,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一種人。
以上大概是《原子習慣》最知名的引言了。作者認為我們在決定要培養什麼好習慣時,應該要以性格、身份認同為取向,而不是盲從時下最流行的習慣。因為我們越是以身份認同中的某個特定面向自豪,就越有動力去維持與之相關的習慣,而不會陷入被迫、交差了事的習慣。
這邊有個建議是用「我是……的人」來取代「我該做……的事情」:
我是注重體態和身體健康的人,所以我習慣上健身房運動。
我是個喜歡說故事的人,所以我習慣寫文章。
我是個喜歡吸收新知識的人,所以我習慣閱讀。
你可能想問,那如果好習慣不符合身份認同的話呢?
結果很簡單:你大概會憑藉意志力強迫自己執行一小段時間,然後就將該習慣棄之閣樓了。
舉例來說,我們都知道吃速食和垃圾食物對身體不好,但若我認定自己是壓力大時就大吃特吃的人,那麼均衡飲食的好習慣就與自我認同矛盾。
所以在選擇或選定了好習慣之後,都需要把「我是……的人」當作箴言,它會陪伴我們度過習慣養成的高峰和低谷,提醒我們每次實踐好習慣都是在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後記
原先我計畫將讀後心得寫成一篇文章就好,但由於這本書實在乾貨滿滿,光是培養習慣前的基本觀念就已經快兩千字了,所以還是拆分成兩篇文章好了 💦
下篇文章我會介紹 James Clear 從 習慣迴圈
延伸出來的 習慣四大法則
,以及每個法則在實踐時能派上用場的小工具。每個法則我也會分享自身的應用經驗。
=========
感謝你閱讀這篇文章。
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,歡迎透過以下連結購買 Readmoo 電子書,我會收到微薄的回饋金。
回饋金除了供養貓咪之外,也會變成更多書籍,讓我產出更多文章。
=======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