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image of post 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 - 讀後心得

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 - 讀後心得

這篇文章是《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》小說讀後心得,金瓜石、十三層遺址、水湳洞竟然和神秘學的煉金術有關?潮、真的太潮了!。

前陣子在網路社團被許多人推坑瀟湘神的《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》終於閱讀完畢。

老實說我覺得整體氛圍有點微妙,能看出作者在劇情反轉、情節推理以及遊戲機制下了很多工夫,將台灣歷史與地方記憶融入科幻故事當中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,但我在閱讀期間總有一種無法完全沈浸的感覺,簡單來說就是頻頻出戲。不過這或許就是第一人稱視角的風險,只要讀者無法和敘事角色產生共鳴,就容易產生相斥的反作用力。

所以這本書雖然不及《獸靈之詩》上下兩冊的厚度,還是花了我幾乎一樣的時間讀完。

但整體而言,這仍是難得的佳作,尤其你若是平常以動漫為主,近期突然想開始看書的話,這本小說絕對是首選。

動漫迷也能沉醉其中的超能力鬥志故事

故事中的角色們接受了廣世科技公司的邀請,試用名為「神明」的跨世紀商品。

每位神明都象徵著外掛能力,像是偷竊、瞬間移動、近戰強化、與亡靈溝通等等。神明有點類似當前火紅的人工智慧,能像人類一樣思考、對話,甚至還會吐槽主人。主角程頤顥和眾人成為試用者之後,卻莫名被捲入多方勢力的爭權奪利之中,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鬥智鬥勇,眾人發現神明背後竟藏著一段多數台灣人未知或遺忘的歷史:煉金術、十三層遺址、陰陽海、幽靈車站、金瓜石……看似隨機的襲擊事件,最終拼湊成上個世代所遺留的愛與悔恨。

看完上述介紹,我想動漫資歷夠長的讀者也感應到了吧?

這根本就是在致敬 FATE + JOJO 奇幻冒險!

當然故事本身並沒有抄襲的問題,但閱讀過程中你時不時就會看出作者刻意埋下的二次元梗。

日本美少女、劍道社,加上主角程頤顥本身熱愛電玩以及桌遊,造成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……中二?

好了!真的是中二沒錯,但我不希望這樣的想法影響到其他人的閱讀意願,畢竟我們誰沒有中二過?

我只抱怨一句,到底有誰會稱呼自己的媽媽為師匠啦哈哈。

說到師匠,程頤顥會這樣稱呼媽媽,是因為兒時媽媽從各種遊戲傳遞了人生觀給他,而遊戲化也是我認為作者營造成功的地方。

由於故事中牽扯到多方勢力,加上敵我之間存在資訊落差,所以會出現許許多多反覆思考、情境假設,甚至類似狼人殺的思維模式。我們常說漫畫家會將性僻帶入到作品中,而瀟湘神身兼實境遊戲設計師,確實也將熱愛優雅地融入到小說裡面。我必須說,沒有一定程度的底蘊和熱愛是無法做到的。連我這種平時不碰桌遊的人,看完《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》,都想要踏進桌遊店體驗看看箇中樂趣。

後外地文學

作者瀟湘神是「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」的成員,先前也出版過《臺北城裡妖魔跋扈》系列妖怪小說,擅長探索台灣當地風俗軼聞。

除此之外,他還提出過 後外地文學 的寫作理念。

我明確定義了後外地文學三元素:異國情調、實際地景、鄉愁。所謂異國情調,即是台灣元素的浪漫化、幻想化,誇大非日常,甚至鬼影幢幢,魔魅叢生。實際地景,則是故事舞台確有其地,以此作為讀者通往幻想的門扉……鄉愁,則是思考何謂台灣,並描繪未來的圖景。摘自《楊双子 vs.瀟湘神/「台灣書寫意識」萌發的時刻

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,在現代化的歷程當中更夾在美、中兩大強權當中,對於自身文化與身份認同,一直有著曖昧又衝突的矛盾。

有鑑於此,我覺得瀟湘神這條 後外地文學 確實不失為「思考何謂台灣,並描繪未來圖景」的可取之徑。誠如他在上面與楊双子的對談有提到,其實台灣各處散落著等待拾遺的故事與素材,但我們總習慣先看向其他國家與大陸,內心已經暗暗將家鄉評斷為邊陲之地了。

尤其故事背景的金瓜石,也是我爸爸的故鄉啊!

陰陽海、十三層遺址,從小到大我不知經過多少回,卻不曾好奇這些地標的歷史,當然更不可能當作想像力奔馳的起跑點。誰能想到把金瓜石礦業、煉金術以及人造生命串在一起啊?瀟湘神,真有你的,我是打從心底佩服這點 😂

我時不時都會聽旁人抱怨台灣是歷史短暫,因此沒什麼特殊文化的地方。久而久之,這種歪念頭也成為某種預設模式了。

然而看完這本小說以及瀟湘神多篇訪談後,我相信美真的一直都在,只是缺乏發現而已。

相關訪談可以參考以下網址:

=========

感謝你閱讀這篇文章。

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,歡迎透過以下連結購買 Readmoo 電子書,我會收到微薄的回饋金。

回饋金除了供養貓咪之外,也會變成更多書籍,讓我產出更多文章。

=========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使用 Hugo 建立
主題 StackJimmy 設計